2007年,天津市第十四屆文藝新人月評為“新秀獎”
2008年,第六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銀獎,獲獎參賽劇目《太真外傳》。
2012年,第七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金獎,獲獎參賽劇目《西施》。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折子戲展演榮獲 優秀表演獎,獲獎參賽劇目《太真外傳》。
2013年,榮獲天津市文廣局頒發的拔尖創新人才獎。
2015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被京劇梅派藝術人才培訓班錄取,學習劇目《生死恨》,CCTV空中劇院對此劇目進行了錄制并播出,受到全國觀眾及專家好評。
2016年,榮幸的入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學習深造。
2018年-2019年,天津市“五個一批”人才重點培養。
主要劇目《女起解》、《玉堂春》、《西施》、《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鳳還巢》、《太真外傳》、《生死恨》、《霸王別姬》、《四郎探母》、《三娘教子》、《宇宙鋒》、《洛神》等,其中《玉堂春》、《坐宮》、《西施》、《太真外傳》、《生死恨》等劇目在CCTV空中劇院錄像播出,得到領導、專家老師及戲迷觀眾的認可好評。




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推動下 ,市文旅局、市文聯 、海河傳媒中心、北方演藝集團聯合舉辦了首屆天津市“舞臺新星”青年優秀人才評選活動,旨在為天津市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搭建展示平臺,發掘更多青年舞臺藝術拔尖人才,共同打造天津市未來舞臺藝術名家。

單瑩,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藝宗梅(蘭芳)派。

單瑩出身梨園世家,祖父單貴良是天津著名的京、梆鼓師,父親單佑安是天津京劇院文武老生演員,師從高(慶奎)派表演藝術家李和曾先生,是京劇高派第三代傳人。

往期演出劇照
她自幼受家庭熏陶,七歲開始學習京劇,少年時期曾多次參加各類京劇比賽和演出,經荀派表演藝術家孫毓敏校長特招考入北京戲曲學校,后轉入天津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后先后進入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工作。

往期演出劇照
她師從于李炳淑、楊秋玲、季硯農、張芝蘭、王志怡等京劇名家,學習了《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玉堂春》《太真外傳》等傳統劇目,并得到著名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導師李玉芙老師長期的悉心指導。

單瑩與李玉芙老師
單瑩有幸拜在著名京胡演奏家姜鳳山先生的門下學藝,姜鳳山先生是京劇泰斗梅蘭芳大師的琴師,曾長期為梅蘭芳先生伴奏,并擔任《穆桂英掛帥》等代表劇目的唱腔設計。她時刻謹記著恩師的教誨,學京劇和做人一樣,要“真、善、美”,踏踏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唱戲。執著的追求與不懈努力讓單瑩的藝術水平不斷提升,逐漸在青年演員中嶄露頭角。

單瑩拜師現場

在校期間,單瑩曾參加電視連續劇《梅蘭芳》的拍攝,在劇中為少年梅蘭芳和兒時梅葆玖的所有戲曲唱段配音。這段經歷讓她與梅派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她被梅派藝術“中和之美”的藝術魅力深深打動,這種“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藝術境界讓她如癡如醉,她更加努力的學習梅派唱腔和表演技法,努力感受人物眼神、動作,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的塑造,逐漸由“形似”向“神似”轉化。她說,“雖然我離梅大師的境界還差很遠,但我一直在用心體會,努力接近。”

單瑩與恩師姜鳳山
不論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早起練功、吊嗓是她日復一日的必修課,雷打不動。她要求自己“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必須過硬,舞臺上才能更加自如的彰顯京劇藝術的表現力。也正是長年累月的苦練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造就了她甜美圓潤、委婉大方的嗓音和端莊秀麗、雍容典雅的表演特色。

單瑩與恩師姜鳳山和梅葆玖先生

單瑩曾先后榮獲第六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銀獎;第七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金獎;2012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折子戲展演金獎;2013年天津市文廣局頒發的拔尖創新人才獎;2015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京劇梅派藝術人才培訓班,學習匯報演出《生死恨》,并在中央電視臺“空中劇院”欄目錄制播出;2016年入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學習深造,并代表文藝學員在畢業典禮發言;201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第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2018年入選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資助培養項目。

往期演出劇照

往期演出劇照

往期演出劇照